巧克力是「浪漫」象徵的食品,要和個性保守、純樸的客家人畫上等號,有點讓人難以想像,屏東縣內埔鄉民邱銘松帶領著自己的兒女追逐巧克力夢,要讓巧克力成為屏東客庄產業。 邱銘松的巧克力夢是有使命感的,他曾說:「客庄人口老化得快,我要用巧克力這個現代美食,取代屏東客庄的檳榔產業,吸引年輕人回鄉」。約30年前,屏東客庄大量種植當時被稱為「綠金」的檳榔,這個備受爭議的產業,政府採取不鼓勵、不取締的措施,10多年前,邱銘松就已預見檳榔產業是沒有未來的前景,於是開始試著種植時下流行的飲品咖啡。
巧克力是「浪漫」象徵的食品,要和個性保守、純樸的客家人畫上等號,有點讓人難以想像,屏東縣內埔鄉民邱銘松帶領著自己的兒女追逐巧克力夢,要讓巧克力成為屏東客庄產業。 邱銘松的巧克力夢是有使命感的,他曾說:「客庄人口老化得快,我要用巧克力這個現代美食,取代屏東客庄的檳榔產業,吸引年輕人回鄉」。約30年前,屏東客庄大量種植當時被稱為「綠金」的檳榔,這個備受爭議的產業,政府採取不鼓勵、不取締的措施,10多年前,邱銘松就已預見檳榔產業是沒有未來的前景,於是開始試著種植時下流行的飲品咖啡。
生巧克力的「生 Nama」,是日文「新鮮」的意思。 生巧克力是用巧克力以及其他乳製品與糖加工製作而成的,混合起來之後沒調溫之前都稱之為生巧克力,跟一般我們所食用的巧克力(一般巧克力都有經過調溫的過程,稱之為熟巧克力)是完全不同的東西。生巧克力翻譯應為Nama Chocolate或是可翻為Ganache,直譯Raw Chocolate是錯誤的喔!
生巧克力的由來
當年日本的太子妃 - 雅子在舉行皇家世紀婚禮結束時,送給來賓的喜糖就是〝生巧克力〞,據說是瑞士的總理送的禮物,那種滑柔的口感深受日本人的喜愛,從此之後生巧克力便在日本流行起來。
當年日本的太子妃-雅子在舉行皇家世紀婚禮結束時,送給來賓的喜糖就是〝生巧克力〞,據說是瑞士的總理送的禮物,那種滑柔的口感深受日本人的喜愛,從此之後生巧克力便在日本流行起來。
在店裡我們有販售招牌生巧克力 $400/盒 跟 屏東咖啡生巧克力$450/盒
這篇文章是介紹世界可可的品種。世界可可品種分為3大類,目前我們這些品種都有種植。
克里奧羅(Criollo)-產量稀少,大約只佔世界可可豆總產量的1-5%。原產於委內瑞拉(Venezuela)的古老品種,是極品巧克力的原料,它具備獨特的香氣。但它栽種不易,容易遭受病蟲害,所以產量稀少。
法里斯特羅(Forastero)-大約佔世界產量的80%。由於不易罹病,生命強韌且多產,適合一般商業用途,這種巧克力通常口味比較淡,有顯著花香或果香的風味,在國外需要高溫炒焙以增添其焦香味。端視其產地而定。
特立尼塔里歐(Trinitario)-由Criollo與Forastero配種產生的新品種,結合兩個品種的優點,風味濃郁且易栽種,原產地在加勒比海的特立尼達島。此品種大約只佔世界可可豆總產量的10-15%。這款巧克力非常濃郁且能長留唇齒的芳香氣味。主要產於千里達及委內瑞拉。
文章引用自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nanthin520/7010545#trackbacks
巧克力對許多人來說,魅力難擋,也是相 當普遍的食物,不過日前外電新聞報導,全球最大可可產地西非農民棄種,造成可可產量減少,產業專家預估,二十年內巧克力會像魚子醬那樣珍貴,一般人將難以 負擔。其實除了進口巧克力外,消費者還有台灣本土巧克力可以選擇,屏東內埔鄉親邱銘松自己種可可樹,經過多年研發,加工技術獲得突破,終於成功做出巧克 力,邱銘松帶著一群年輕人追逐巧克力夢,他們不僅要讓台灣巧克力躍上國際舞台,還期盼將屏東打造成可可的故鄉。
邱氏咖啡巧克力
地址:屏東縣內埔鄉富豐路328號
營業時間: 早上: 10:00am - 晚間: 9:00pm (每週一公休)
聯絡電話: 0911748077 0930475009
文章引用於http://blog.roodo.com/rocococake/archives/14437005.html
緣起
前一週看到新聞上報導台灣也有可可樹,我和師傅簡直樂歪了,我們就是那個只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城市俗啦!專門賣巧克力蛋糕的ROCOCO,怎麼可以沒有看過可可樹呢?於是星期三我們一群人直接從台南來到了屏東內埔鄉,跟邱銘松先生約在他的咖啡店,或許有一天ROCOCO可以用台灣自產的巧克力來做蛋糕呢!
邱銘松先生是國內克服生產加工技術,成功把巧克力豆變成可可的第一人,但,這有什麼了不起呢?當然了不起,請聽我話說從頭。
種植
先從可可樹的種植環境說起好了,可可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的熱帶雨林,主要分佈在赤道南北續10°以內較狹窄地帶。主產國為加納、巴西、尼日利亞、象牙海岸、厄瓜多爾、多明尼加和馬來西亞。主要消費國是美國、德國、俄羅斯、英國、法國、日本和中國。1922年,臺灣曾引種試種成功,中國大陸現主要種植地在海南。
可可為典型的熱帶植物,適生於高溫多雨和濕度大的環境,要求年平均溫度為24~28℃,低於15℃時,生長受影響,果實成長後又不能曝曬太陽,會爛掉,但是可可豆烘乾時又需要長時間日照,世界上主要可哥產區的年平均溫度都在25℃以上,溫度的變化幅度也很小,種植需要三年才能結成果,需要七年才能結出有水準的可可豆,因此在培育上需要有很大的耐心。
總而言之,幾個原則,天氣要熱,土要濕,要含豐富礦物質,不可曬太多太陽,不可吹風,不可去高山,溫差不能太大…只能說相當機車的作物。
因此第一要佩服邱銘松先生,把環境不如熱帶雨林,還不算適宜的屏東縣內埔鄉環境,弄得很接近,用原來盛產的檳榔樹來做遮蔭,反變成很好的種植環境,又花了七年的時間培育,種植本身就是一個相當的技術。
但以可可樹的種植技術來說,可能沒有什麼作物能難的倒臺灣農民,但是從可可豆提煉成巧克力,這可是一門超級大學問了!或許住在台灣的我們會覺得奇怪,台灣什麼高科技產業都在做了,還有什麼生產加工技術難的倒台灣人呢?把可可豆變成巧克力,有那麼難嗎?呵呵呵~難啊!
可可豆原料